从8月21日夜间开始,四川盆地、陕西南部、黄淮西部出现较大范围降水。至此,新一轮影响我国西南、黄淮西部以及河南、山东、黑龙江等地的大范围降水拉开了序幕。截至22日6时,上述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大暴雨。而刚刚经历“7·20”特大暴雨的河南,也在这次强降雨的有效覆盖范围内。
此次强降雨过程有何特征?为何发生?又该如何防范?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
专家: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陈涛
记者:中国气象报全媒体记者 简菊芳 赵晓妮 卢健 新华网记者 郝多
暴雨大风“组团”来袭
从8月21日至24日,一次自西向东、自北向南的大范围降雨将影响四川、重庆、陕西、河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区,其中尤以四川、重庆、陕西、河南等地雨情最为严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河南部分地区,如郑州、开封、洛阳等在前期遭受洪涝受灾的情况下,将再度遭遇暴雨冲击。
陈涛介绍,与7月河南地区遭受的强降雨过程不同,此次过程的天气系统不会在某个地区徘徊,而是以较快的移动速度行进,因此累计雨量不会特别极端。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对它放松警惕,受影响地区不仅需要防范此次局地强降水的影响,前期已经受灾的河南中部等地还需要特别注意防范雨水的叠加影响。
在气旋的挑动下,大风也不甘示弱,黄淮中东部地区局地8级以上阵风将是这次暴雨影响区域的“标配”。大风和强降雨组合前来,一路向东影响河南、山东以及苏皖地区。因此,针对这次天气过程不仅需防范大雨,还要防范大风及其影响。
冷暖空气交汇带来大范围降水过程
陈涛介绍,这轮降水天气过程发展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局地雨强大。
这与黄淮低涡以及气旋发展有密切关系,不同于“7·20”特大暴雨的“准静止”、暴雨“军团”徘徊不前等原因,此次降水过程移动性特征明显。
简单而言,北方冷空气与西南季风气流在西南地区、黄淮一带交锋、碰撞、摩擦,形成“暴脾气”的低涡和气旋天气系统。
未来三天,四川盆地至黄淮地区是本轮降雨集中区域。自21日夜间开始,狂风骤雨已经开始影响四川盆地、陕西南部以及河南西部等地,陕西汉中等地出现降雨极值。22日河南降雨将达到最强程度,23日强降水将一路向东影响山东、安徽、江苏等地。
防风躲雨保平安
陈涛建议受影响地区人们尽量少出门或者避免外出,处于低洼地带的人员、汽车等要及时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区域避险。
23日河南降水过程将明显减弱。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山东等地将先后出现较强降雨,四川东部、重庆等地部分地区可达暴雨、大暴雨。此外,黑龙江降水将于23日逐渐减弱,但未来一周东北地区降水仍然较为频繁,对于21日已经出现今年第一号洪水的松花江流域而言,防洪压力较大。
陈涛提醒,此次过程大风和暴雨相伴而来,黄淮中东部、四川盆地等地局部地区大风可达8至10级,加剧了防范和应对的难度;黄淮中东部、四川和重庆等地尤其要注重防范夜间降雨增强带来的灾害风险。受强降雨影响地区的公众要关注滚动更新的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汛、防涝准备,警惕和防御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城镇内涝等灾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