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是第十二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题是”让肝炎服务更贴近你我”。肝病是在全球范围内影响人数最多的疾病之一,目前,我国有乙肝病毒感染者8600万,丙肝病毒感染者约1000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0-2030行动计划》,到2030年,要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公共卫生威胁。但在中国,乙型肝炎诊断率为22%,治疗率仅为17%。
一项纳入共计15901例肝癌患者的调研发现,肝癌患者中乙肝病毒血清阳性率为84.4%,这表明既往感染乙肝的患者正在进入肝癌发病高风险期。并且肝硬化人群肝癌发生风险是非肝硬化的肝炎人群的5—10倍。
“在肝病进程中,肝脏受到某些因素损伤后导致肝炎,如果不去除病因,就会慢慢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再逐步转化至肝癌。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肝纤维化是肝癌的起始阶段。”浙江大学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系统生物学首席科学家林标扬教授说。
那么,什么是肝纤维化?
林标扬解释,肝纤维化是唯一准确预测肝脏不良结局的肝脏病理学改变方式,多项研究表明,患者死亡风险随着肝纤维化的出现及程度加重而显著增加。不过肝纤维化是可逆的,一旦进展至肝硬化阶段则很难逆转,预后相对较差。
作为“沉默”的器官,肝脏在受伤后很难被及早发现,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十分必要!
壳酶蛋白肝纤维化检测技术是林标扬和普望生物研发团队积淀十余年,攻克“卡脖子”式难题的科研创新成果,也是体外诊断领域第一个中国科学家发明。这项检查可以评估初治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进而判断是否是启动治疗的合适时机,以及在治疗过程中测定肝纤维化进展速度,提示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肝纤维化检测,患有糖尿病、脂肪肝、慢乙肝、酒精肝等高危人群,建议每3—6月检测一次。”林标扬提醒,人人都应该成为自身健康的“管家”,让肝脏病变从“不知不觉”到“未知先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