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有关情况。“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10年的3.2%提升到2020年的10.56%;我国全球创新指数的排名,从2012年第34位上升到2021年第12位。”科技部副部长李萌介绍,我国科普能力迅速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大幅度提高,科普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发布会介绍,我国强化科普工作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科普工作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体制机制。“去年国务院出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此前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共同编制印发《“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科普事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最近全国人大开展科普法执法检查,极大地促进了科普工作。”李萌说,科技部牵头建立由41个部门组成的全国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地方依规建立科普工作协调制度,促进工作协同。
在科普工作成效方面,科技部科技人才与科学技术普及司司长吴远彬介绍,我国科普事业的保障能力增强,财政投入稳步增长,年均增长8.16%,在支出结构上也逐步优化。科普人员规模逐渐扩大,2020年全国科普专兼职人员数量达到181.3万人。科普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日渐丰富,科普产品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等特色科普活动贯穿全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全国科普微视频大赛、全国科普实验展演汇演、全国科普优秀作品评选、“天宫课堂”等科普活动等颇受欢迎。大量科普原创作品投入市场,丰富公众科普文化需求。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这是党中央推进科技强国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标志着新时代推进科普工作的系统布局已经形成。”李萌表示,《意见》强调党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强化价值引领;提出全民参与、惠及全民,强调全社会都有科普责任,当前全社会蕴藏着巨大的科普需求;突出科普能力建设,打造与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相适应的科普内容、科普队伍、传播方式、技术手段和工作范式。
关于如何推动《意见》落实,李萌表示,科技部依托全国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强化统筹协同。聚焦绿色双碳、人工智能、基因编辑、量子科技等关注度较高的前沿科技,采取项目式定制、特约创作的方式推出一批优质科普作品。不断提升科技场馆展示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在与各部门、各地方共同打造国家科普基地的基础上,推出一批代表国家水平、公众深度参与互动的场景基地,用场景来驱动科普工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普事业,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普论坛。
“当前科普工作正在由线下平面化向线上线下数字化、智能化结合的方向发展。网络时代信息爆炸,通过微博、网络、微信形式传播的科学信息已经占到80%以上。”李萌表示,科普传播的内容和方法获得新机遇,因此《意见》强调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丰富科普作品的形态和传播渠道,让公众在深度体验和互动过程中不断提高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