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9月12日刊发文章《汽车市场“淡季不淡” 促消费政策效应渐显》。文章称,9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5万辆和258.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2%和8.2%,同比分别增长7.5%和8.4%。在国家促消费政策及车企优惠促销等因素驱动下,产销继续保持恢复态势,整体市场表现“淡季不淡”。
汽车产业持续向好的势头离不开从供给、流通到使用环境等产业链条上各环节的协力共进,这也是政策持续发力的方向。《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国家出台多项促汽车消费、稳行业增长措施,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方案促进汽车行业稳增长。地方也纷纷推出落实举措,加大促汽车消费力度。业内人士分析,未来,随着政策不断显效,我国汽车消费稳增长的基础将进一步夯实,产业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白天开新能源汽车去大棚干活,晚上到村里的公共充电站充电,在山东寿光市三元朱村,“新农人”刘旭3年来一直保持这样的出行习惯。寿光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县域经济发达,农民收入较高,新能源汽车普及较早。仅在三元朱村,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就有55辆,平均每5个家庭就拥有一辆。位于寿光城区的一家大型电动汽车4S店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他们一共卖出700多辆车,40%以上卖到了农村。
市场的成长背后是供给的优化和消费环境的改善。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公共充电桩省份整体情况显示,山东位列全国公共充电桩TOP10省份,以112458台公共充电桩的总量位居全国第七位。
正是包括充电桩建设等使用环境的不断优化,近年来,济南迎来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黄金期。吉利、比亚迪等国内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相继在这里“落地生根”。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透过山东的情况,可以看到包括使用环境、供给能力等各方面积极因素的累积叠加,促进了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持续增长。
不仅新能源车表现突出,国内汽车消费还呈现品牌化、升级化趋势。根据中汽协数据,今年8月份,传统燃油乘用车国内销量120.5万辆,比上年同期减少10.4万辆,环比增长7%,同比下降7.9%。不过,当月,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39.7万辆,环比增长8.3%,同比增长9.9%。北方工业大学教授纪雪洪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随着国内消费升级,新能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市场需求也成为政策发力点。近期国家出台多项促汽车消费、稳行业增长措施,涉及供给、流通、消费环境多个环节。以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简称“方案”)为例,该方案在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方面提出,引导企业加快5G信息通信、车路协同、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的创新应用,开发更多适合消费者的服务功能。
在促进消费方面,方案提出,各地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鼓励汽车限购地区在2022年购车指标基础上增加一定数量购车指标,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落实好现有新能源汽车车船税、车辆购置税等优惠政策。
此外,方案还提出促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和二手车消费,优化汽车流通;从推动充电设施布局建设、配套电网扩容改造有序开展等方面优化新能源车使用环境。
地方也在出台举措,从各环节部署促汽车消费举措。例如,成都市商务局印发了《鼓励将传统能源汽车更换为新能源汽车奖励政策实施细则》,鼓励非营运类传统能源汽车更换为新能源汽车,最高奖励8000元;厦门印发通知,提出鼓励适销对路的新能源汽车车型下乡扩展市场,丰富农村新能源汽车市场供给;上海制定出台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更新消费相关政策措施,明确将出台新一轮老旧汽车“以旧换新”补贴。
对于政策举措的效果,纪雪洪表示,从短期效果来看,汽车报废的补贴、新能源购车补贴等促消费举措都比较直接,能够激发存量消费需求和换购升级需求释放;从长期来看,强化供给、减少汽车购买限制、增加乘用车购买指标、便利二手车流通等举措,能够提升供给、优化使用环境、畅通汽车流通,培育更多的市场增量。
政策利好下,各车企也纷纷加大新产品研发步伐。不久前,滴滴宣布将向小鹏出售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小鹏汽车将基于此打造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在近期的成都车展上,飞凡汽车发布了飞凡巴赫座舱数字生态,支持OPPO、VIVO、小米等多品牌手机与车机的高速无感互融;奇瑞旗下星途汽车同样在这次成都车展上发布了全新纯电动车型星纪元ES,搭载了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
各方共同努力有望进一步巩固市场向好势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在回答《经济参考报》记者提问时说道,在促消费政策支持、配套服务设施完善以及车企布局下,我国汽车市场表现可能会好于去年,保持向上发展态势,实现比较好的增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也预计,伴随各项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加之汽车行业即将进入“金九银十”销售旺季,各大车企也在不断推出新产品,有助于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实现汽车行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