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气温骤降。日前,随着冷空气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不少地方迎来入冬以来最严寒的天气,多地最低气温再度刷新。
持续的寒潮强降温天气,给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影响。从群众取暖用能,到交通运输保障,再到农业生产领域的防寒防冻,极端天气让城乡方方面面面临压力和考验。
寒冬里的民生温度最牵动人心。近日,各种暖新闻频频进入公众视野:全国多所高校“悄悄”为困难学生发放羽绒服送温暖;郑州在街头给打零工人员搭保暖帐篷,免费发被子和大衣;成都街边出现“爱心”暖柜为户外劳动者免费提供热饮……一个个暖心举措引来网友点赞,“虽然寒潮来袭,但这个冬天不怕冷。”“这波操作暖暖的!”
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安全温暖过冬,关系民生“冷暖指数”,体现城市治理能力,归根结底考验的是各地各部门“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想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既要以未雨绸缪之举不断完善基础民生服务设施,让暖意有常态化的支撑,更要在极端天气来袭时迅速行动,把温暖第一时间送到群众心坎上。
寒潮之下,民生保障更应“在线”。居民家中暖气热不热,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如何御寒,农村地区取暖设施是否安全,这些都是当下最紧要的事。有关部门和企业应压实责任链条,强化分工协作,及时把防寒物品送到困难群众家中,加强能源供应调度,提高供暖能力,确保供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多措并举保民生。
眼下正是冬季蔬菜上市季节,确保田间地头蔬菜在低温寒潮来临前能收尽收,越冬农作物防寒抗冻工作及时到位,事关市民的“菜篮子”和农民的“钱袋子”。农业等部门应加强研判,动态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发布预警信息,迅速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帮助群众抢收蔬菜,指导农户通过物防、技防等方式,做好设施大棚棚体加固、及时除雪、加盖防寒膜等工作,降低冻害风险。
寒冬下的户外劳动者需要更多关心。时下,有的企业为户外作业员工配备了御寒衣帽,有的城市在街边或商场为外卖员、环卫工人提供“暖心驿站”,这些都是务实之举。呵护严寒天气下的劳动者,在提供善意关怀的同时,应呼吁制度化的劳保措施。某外卖平台日前启动“严寒保护”应急机制,通过增加订单补贴、延长配送时间、剔除超时差评等措施,为骑手在寒风中送餐增加保障。各地应借鉴相关做法,制定相关标准,出台政策举措,让暖意真正落到实处。
此外,雨雪冰冻天气下,如何确保早晚高峰时段公共交通系统能承载、不瘫痪,群众出行安全畅通?这要求有关部门牢固树立底线思维,通过落实紧急预案,加强公共交通运力统筹,加大对车辆设备设施的检修力度,及时对路面开展除雪铲冰工作。
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体现在日常小事中,更体现在“关键时刻”里。越是严寒,越需要提供更多及时的暖意,让人民群众温暖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