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唐代诗人刘长卿《春分》一诗,讲述了春分季节平分、日夜等长、燕子归来的气候特征,和人们竖鸡蛋,放风筝庆祝春分的习俗。
3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我们如何应对节气特点调理身体呢?记者采访了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郭震兵。
郭震兵告诉记者,中医治未病的原则之一是强调人们要顺应节气去养生。春分节气是一年之中阴阳平衡的节点,这个时候万物复苏,植物开始生长发芽,对应到人体养生方面,肝脏主木,正是春分之后养生调理的重点脏器,养肝、护肝十分重要。
春分时节,人们相对容易出现肝火旺的现象,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口干、口苦、易上火、情绪易急躁、多怒。
饮食上注意少食酸、多食辛、甘。
肝喜调达,吃偏酸的食物不利于肝气调达。多吃一些辛热、甘甜的食物,比如葱姜蒜等应季蔬菜,以及草莓、菠萝等应季水果(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需遵医嘱)。
情绪上注意少急躁、多旷达。
肝火旺,容易导致情绪波动,易烦躁,也容易导致抑郁等疾病复发。春分时节,春光明媚,建议多开窗通风,多去户外走走,亲近大自然、抒发情志,有助于缓解、释放焦虑情绪。
运动方面,少剧烈,多舒缓。
春天的户外运动应以舒缓为主,比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不建议容易出汗的剧烈的运动。北方的春天来得较晚,也容易出现倒春寒等情况,人们普遍还穿着较厚的衣物,户外剧烈运动后出汗,容易受到寒邪侵袭。
对于慢性病患者人群,郭震兵建议在春分时节做好健康管理。
春季一些过敏性皮肤病、鼻炎等容易反复,所以要注意相关疾病的防范,出现症状后及时就医。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在春季也容易出现血压的波动,需要家人或者自己多注意监测血压变化,坚持用药,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
春天皮肤毛孔处于打开的状态,如果早晚温差较大,更容易受凉。中老年人群、慢性疾病人群、女性人群、免疫力较低人群,要坚持春捂秋冻的养生原则。穿着以户外感受到暖和、不出汗为原则,不可过早更换春装,避免寒邪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