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618购物节,你有“疯狂”吗?不少人说,今年的618与往年相比安静了许多:没看见多少购物攻略,没多少人发出拼单邀请,更没有长长的购置清单。实际上,看似“静悄悄”的年中购物节,消费数据并不算冷清,只是电商平台升级转型的改变,与往年形成了鲜明对比。
今年618购物节最值得说道的一点,是玩法的改变。比如,预售、定点定直播间的优惠券分发、社交平台分享互动的游戏攒金币等复杂玩法,基本都取消了。消费者再也不必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购物套路”。同时,电商平台将618购物节“战线”拉长,最早的在5月20日就开始。这些升级改变,其实做到了消费者心坎上,把过往困扰消费者的一些问题解决了,那么为何让人感觉购物节冷清呢?
一来,复杂的玩法和规则虽然常被消费者抱怨,但确曾带来浓厚的消费氛围。特别是社交平台上经常有大量的玩法求助帖、购物分享帖、比价攻略帖等,无形中为购物节打了免费广告。二来,以往618购物付款都掐准在预售、尾款两个高峰点,数据当然呈现“爆炸式”“很好看”。但现在没了预售,购物时长变为近一个月,购买总量即使不变甚至增加,平摊到每天也不再是“爆炸量”。这种数据差异,也使得大家以为618购物节变安静了。
当然,这并不代表电商平台的转型升级失败。恰恰相反,这种以消费者体验为先的升级思路,才是电商平台杀出重围的必胜法宝。就以今年取消了预售环节的天猫平台为例:5月20日,天猫618开卖首小时,就有28个品牌交易额破亿;5月31日,天猫618第二波开卖,截至当晚9时,有185个品牌累计成交额破亿,50个趋势品类成交规模破10亿。可以看出,电商平台的开售并不冷清,交易额也不是大家以为的“无人购买的惨淡”。
事实上,电商平台早就不是多年前一家独大的局面,淘宝、京东、拼多多、唯品会等电商平台你争我跑,甚至抖音、小红书这类“社交+电商”复合平台也成为后起之秀。平台如此之多,消费者当然会有所选择。想一想,我们是不是已经慢慢形成了这样的认知:京东物流服务一流,拼多多“百亿补贴”实惠,唯品会专攻服饰……平台分化、客户分流,必然带来销售额的分散,不如从前那样凑在一处热闹。更何况,一年四季的购物节、购物季如此之多,又已持续了十几年,消费者再“疯狂”,也在经历多年囤货冲动后逐渐变得理性。正因如此,今年618各电商平台的重点就从“这个购物节有多少成交额”转变到“平台有多少目标用户”上来,很多改变,目的就是为了留住现有用户、吸引更多潜在用户。
对于电商平台而言,靠制噱头、玩套路促销的时代已成过去式。不是购物节变冷清了,而是消费者和电商平台都变得理性、冷静了。电商平台只有更好地做好内容、抓住用户的心,才有更大机会赢得消费者的青睐。